萬里歸途觀后感?實話實說,《萬里歸途》的觀后感是沉重,壓得人喘不上氣。唯一令人振奮的是,開頭和結尾處,宗大偉的那句“帶你們回家”。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出強烈的自豪感,自豪于祖國的繁榮富強,能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迅速撤僑。自豪于國內的和平盛世,看著宗大偉與妻子(萬茜飾)、女兒團聚在萬家燈火之中,才明白安居樂業是多么幸福。那么,萬里歸途觀后感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2022年《萬里歸途》觀后感范文400字(精選11篇)
看完一部作品后,你有什么總結呢?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。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?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《萬里歸途》觀后感范文400字,僅供參考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《萬里歸途》觀后感400字 篇1
今天,《萬里歸途》正式上映,影片由饒曉志執導,郭帆、王紅衛監制,張譯、王俊凱、殷桃領銜主演。
終極預告中,飾演外交官的張譯和王俊凱深入槍林彈雨的異國小城,帶領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,踏上危機四伏的撤僑之路,緊張刺激的情節扣人心弦。張譯飾演的宗大偉被反叛軍威脅時的特寫,更是令人揪心。但回家的機艙廣播響起時,同胞們百感交集的面孔令人動容,鏡頭中殷桃沖破隱忍的無聲哭戲更是直戳人心。
同時發布的,還有一組“挺身而出”版海報,張譯、王俊凱、殷桃在人群之中,走過艱難險阻的他們,滿身風沙卻眼神堅定,讓人不禁更加期待這條歸途的故事。
《萬里歸途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,展現了撤僑路上的種種驚險時刻與感人瞬間,揭秘了驚艷世界的中國式撤僑背后,外交官的不懈努力。首映后,“有燃點有淚點”“真實沉浸”是觀眾提及最多的觀影感受。有觀眾直言,“緊張刺激的故事很燃,人物的情感又很戳淚,是情緒與視覺的雙重滿足”。
人性本來就是復雜的,很多人都有灰色的一面,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,對于人性的探究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。而人性中的灰度區域是一種模糊的界限,往往對錯只在一念之間,電影《萬里歸途》讓人看出了人性的灰度,在這部電影中,人性的灰度體現在哪些地方?小編給大家講一講。
“人患寡而患不均”這句話大概是灰度人性的最好體現,在成為管理者時需要合理的對每一個人分配工作,還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告訴他們不同的事情。可是很多人卻喜歡在這些過程中考驗人性,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,人性無法經得起考驗,在電影《萬里歸途》中體現出了每一個人身上的私心。外交官宗大偉其實就是一個有私心的外交官,他想回家照顧自己的妻子和孩子,所以在面對其他人對他的期待時他選擇一次又一次回避,這也能夠讓宗大偉這個英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,他從內到外散發的氣息都是一種頹廢感,早已厭倦了外交場合中的危險與疲憊。
可是真正到工作方面,宗大偉卻是一個非常盡職盡責的領導,但他卻從不承認自己是一個英雄,另外一個是滿嘴說著簡單的章寧,他非常喜歡炫耀自己的女兒還有老婆,他的老婆愿意為了他來到這個地方開公司,還贊助了轉運車輛等物資。可是當觀眾們看到后期才發現原來她的女兒并不是親生的,是他們在這里收養的一個孩子,這也是他人性的另一面。
萬里歸途教會我們的道理:信念與勇氣鋪就“萬里歸途”、信念與勇氣鋪就“萬里歸途”。
1、信念與勇氣鋪就“萬里歸途”。
《萬里歸途》是一次“文官撤僑”。在沒有軍事力量的保護下,每個人以血肉之軀與荷槍實彈的軍人周旋,靠著信念和對祖國的信仰創造出一個個“奇跡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外交官的信念非常重要。饒曉志說:“帶同胞回家是外交官一種天生的職責和勇氣,他們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,天然地對自己的土地有一種歸屬感,深知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同胞。”
2、信念與勇氣鋪就“萬里歸途”。
槍,是一個戰亂地區最不缺的東西,從政府軍使用的多種槍械,到反政府武裝使用的AK步槍,再到反政府武裝頭目所擁有的金色左輪手槍,槍被導演多次給出了特寫。但是宗大偉和成朗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便進入戰區。他們的手中有的,只是一個擴音喇叭,如果說每一次槍響代表的是絕望,那么喇叭發出來的聲音,就是希望。
萬里歸途劇情簡介:
劇中的白婳有著雙重身份,她既是中資企業華興公司的負責人,也是一名痛失愛人(外交官章寧)的家屬。可以說,她是員工們在困境中的精神支柱,也是宗大偉和成朗最堅強的隊友。沒有她,萬里歸途只會更加艱險。
《萬里歸途》這部電影播出之后獲得了網友的一片贊揚。電影中沒有太多情感的渲染,但是卻讓人非常感動,不自覺落淚。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都表示非常震撼,還會生出一些別樣的情愫,感嘆祖國的強大,要珍惜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。
有戰爭就會有犧牲,有犧牲就會有死亡。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,在戰爭中生存有多難,不需要去親自經歷一番就能夠明白。戰爭中死亡是常有的事,即使自己再努力,還是會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自己身邊離開,這就是戰爭。當炮火響起的時候,就意味著有人要離我們而去。戰爭中最不值一提的就是生命。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情緒鬧自殺,這個時候不妨想一想那些在戰爭中苦苦求生的人們。生命是多么寶貴。
想要在戰爭中活下去,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生命。要躲過炮火,躲過子彈,即使是一個無辜的百姓也不免會被炮火奪去生命。人怎么可能真的躲過這些,只有運氣好才能活下來。而且戰亂的時候還要保存良好的體力,如果沒有體力的話也很難生存下來。當然想保存體力是非常困難的,因為戰亂的時候,食物是非常匱乏的。有的時候想要獲得食物,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。所以大家在看戰爭影片的時候總是會在戰后看到一群表情麻木,骨瘦如柴的人。
在戰爭中想要生存下來,還要有非常堅強的意志和勇氣。
萬里歸途的觀后感如下:
“我們不是生在和平的時代,只是有幸生在和平的國家。”這是我看完萬里歸途后最想說的一句話。看了電影《萬里歸途》,感觸良多;這部電影一開頭,就把觀眾帶入了戰爭的殘酷中,炮火連天的怒米亞,人變得如螻蟻一般,到處是斷臂殘骸,猶如人間煉獄。
但是在戰火紛飛的地方,更多時候就得像宗大偉和成朗一樣,冒著槍林彈雨,隨時都有可能孤身作戰,處處步步驚心。他們常常是一本外交護照,一面五星紅旗,一件防彈衣,一部電話,還有那一身反復錘煉的職業技能,是僑胞們的安全保障。
基辛格說過: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。影片中有句話“你不懂戰爭,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戰爭。”是的,我們的生活離戰爭太遠了,遠到我們不知道恐懼。我們是幸運的,有一個強大的祖國,才能讓世界各地的中國人,感受到祖國的溫暖。
努米亞共和國爆發戰亂,由于使館人手不夠,原本只是協助撤僑工作,當天往返回國的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與外交部新人成朗臨危受命,主動放棄回家機會,支援撤僑行動。
以上就是萬里歸途觀后感的全部內容,我們是幸運的,有一個強大的祖國,才可以讓世界各地我們中國人,體會到中華民族溫暖。《萬里歸途》初次以外交人員的角度,講的是一次危在旦夕的“回家”小故事。現場粉絲們,無不動容,熱淚盈眶;張譯當真是關鍵點到內心深處,反賊基地,宗小偉被逼著拿出槍,他緩緩的匯總了衣襟。這不是他重視形象氣質,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